一问看懂食生文化在中国的衰落:寄生虫是“大忌”( 二 )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说,饮食是最容易达成文化交流的一个领域,也可以进行最方便、最真实的观察。食,既有禁忌,也有诱惑,有底线,也有冒险。饮食,有时可以说是整个文化的一个缩影,也可以被放大成整个文化的一种映射。

一问看懂食生文化在中国的衰落:寄生虫是“大忌”

生鱼片的前世今生

提起生鱼片,我们现在的第一反应是日餐,但翻阅历史,教日本人吃生鱼片的是中国人,我们是日餐的师傅,但把生鱼片发扬光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是日本徒弟。

我们食用生鱼片的历史,源远流长。往上溯可至周朝,往下延及于当代。周宣王五年,大将尹吉甫设宴款待部属张仲等,主菜是“炰鳖脍鲤”,即烧甲鱼和生鱼片(鲤鱼)。生鱼片在古代叫“脍”,即孔子所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脍”,指切细的生肉,也可表示把肉切细的动作。制脍的材料,有鱼、牛、羊等肉类。秦汉之后,牛、羊脍极为罕见,脍几乎仅指鱼脍,并又衍生出一个“鲙”字,专门表示生鱼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