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商业化之路:除了昂贵的燃料电池车 还能干什么?( 二 )

西门子CEO凯飒和萨克森州州长Kretschmer宣布将建立氢能创新园。身后是几乎被抛弃的燃气轮机。图源:路透社

看好氢能发展的不仅仅是凯飒。氢能概念在一年之内火遍全球。

今年1月17日,韩国政府发布了《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3月,中国将“推动加氢等设施建设”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内的氢能产业园、小镇遍地开花;6月15日,在日本长野县召开的G20能源与环境部长级会议,确立了“日美欧氢能经济同盟”。

内需下的内虚:叫好不叫座

“大干快上”的背后是冷冰冰的数据——至少在市场最为广大的乘用车领域 ,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之路并不顺利。

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18倍,但只有1264辆。去年全年的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仅为833辆。相比之下,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6万辆,差距为三个数量级。

放眼全球,燃料电池车同样叫好不叫座。据美国能源部数据,截至2018年,全美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6500辆,2018年销量为2368辆,同时期全美的电动车销量则为112.6万辆,差距同样是三个数量级。即便是大力投资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的日本,截至2018年底,日本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也仅为2800余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