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降息( 七 )

让盈利存在夸张的泡沫另一个更大的助力是各种衍生品。由于衍生品会计处理上的不透明性和复杂性,一个衍生品,在A身上是赚钱的,在对手盘B那里也是赚钱的,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情。

2007年6月,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涉足次贷市场的基金出现重大亏损,由此开启了投行一系列的业绩雷,并且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原因就在于此了。

2008年洗去盈利泡沫后,2009年1月,标普500的估值变成了70.91倍。

这种杠杆造出的盈利泡沫以及之后各个市场相互传染的去杠杆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加重了美股2008年的崩盘。

1962年不属于上述范式,当时经济连续扩张,并没出现盈利泡沫破裂。估值来看,1962年1月是21.25,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962年是4%左右,不便宜,但称不上泡沫。1962年纯粹是政治恐慌导致的崩盘。

像1962年那样的军事对抗导致的市场恐慌,我觉得可能性很低,万一发生,只能认命。

所以我们还是回到范式上,估值与盈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