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战事”升级,天猫“落地”破局( 三 )

早在200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就曾在《未来的冲击》中指出,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商家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

这样的变化同样意味着平台对于品牌的赋能不可止步于线上。

那又该如何在线下赋能品牌?

“快闪店”“体验店”是一个可以轻易蹦出来的答案。

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无数平台及品牌都在不断力证这一营销手段的行之有效。“这些店铺悄无声息地突然出现在人群中,又很快消失或者转换形态,这给零售业带来了新鲜和惊喜。”一如Trendwatching在2004年的一份报告中写到的那样。同年,川久保玲的快闪店直接带动了品牌当年30%以上的销售增长。

相较来说,国内的快闪店起步略晚,却依旧风生水起。2017年,一位网友对喜茶的调侃,却由饿了么X网易新闻落地成了一家叫 “丧茶”的快闪店,一时间话题声鹊起,风光无二。然而对于大多数品牌而言,快闪出来的声量若不能在后期转化成销量,就是转头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