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18、818到双11,看电商购物节的社会价值( 二 )

中国正在经历新旧动能切换 , 从传统投资拉动经济发展 , 转向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驱动 。 2009年 , 消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50% , 而到2018年 , 这一指数增至76.2% 。

2018年双11 , 全网交易总额达到3143亿元 , 已经足够说明电商大促对于刺激消费的作用 。 随着消费升级的需求进一步增强 , 数字已经不是电商平台追求的唯一目标 。

来自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 , 将时下的中国消费者称为“升级一代” , 他们在性价比之外 , 更愿意为优质、符合自我表达的产品去支付溢价 。

美国咨询机构麦肯锡发布的《中国电子零售业革命》报告指出 , “分析中国266座城市的消费模型 , 我们发现1美元的网络消费额 , 替代了0.60美元的实体店消费 , 并产生了大约0.40美元的增量消费 。 ”

来自阿里的数据显示 , 2009年双11 , 淘宝仅有27个品牌的产品上线 , 去年双11 , 这个数字已经达到18万个 , 其中预售额突破1亿元的品牌就有10余家 。 商品品类、品牌的爆发式增长 , 使得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