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需要中年人,那些35岁离开BAT的人都去哪儿了?( 四 )

今年过完春节 , 36岁的程雷回到阿里上班 , 但迎接他的不再是开门红包 , 而是HR的召见 。

他本应在年后续签合同 , 但HR以他已经超龄 , 不适合运营岗接下来的工作节奏为由 , 建议不再续签合同 。

这是典型的劝退 , 并且拿不到任何的赔偿金 , 合同到期是最好的解约手段 。

程雷失望但也不意外 , 因为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接到新的项目了 , 做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础维护的工作 。 离开阿里的那一天 , 程雷想到了他刚接触互联网的2000年 。

彼时北京四环还没建成 , 三环的房价也只有几千元 。 但那一年 , 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年份——网易、新浪、搜狐等在这一年上市 , 中关村诞生了百度 , 腾讯QQ的人数突破了十万大关 。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变成了抢手货 , 每个人手上至少两三个offer可以选择 。

选择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 和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 , 加入一个新兴产业 , 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 没人想过什么叫做“年轻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