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小米生态链:依赖小米,然后脱离小米(11)

2017年,因为空气治理成效,智米的净化器库存最高时超过100万台,而当时他们的实际产能已经被拉升到年产量400万台,整个供应链遭受巨大压力。摆在苏峻面前的问题是,库存多,备料多,但销量下滑,“你看看这是多大的困难。”

打造自有品牌,这几乎是小米生态链公司最顺其自然的做法。华米推出自有品牌手环Amazfit之前,紫米和加一联创的自主品牌就已面世。给小米生产什么,自主品牌就先做什么,这是惯常路径。只是定价通常更高,产品及品牌定位也与小米有所区隔。

智米走得更远一些。空气净化器之后,他们先后进入空调、电暖、新风、风扇等领域,借此释放供应链能力,对冲空气净化器的损失。但苏峻说,应对单品风险布局产品组合,最起码要提前两年。

对生态链公司做自有品牌这件事,2015年刘德在接受采访时表态,“我们不干涉、不阻挠也不鼓励,完全看所投资公司自己来评价。不管他们做不做自己的品牌,只要他们能够活下来,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事。”

上述生态链公司负责人对此却不是很乐观,“实际上绝大多数公司没有创建自我品牌的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