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新式降息”将成为下阶段核心政策工具( 四 )

微观层面,LPR挂钩于相对成熟的MLF利率,而非尚在培育阶段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从而优先确保了央行对贷款利率的引导效率,为基于MLF的“新式降息”做好机制铺垫。

破冰第一步,仍需后续接力

对于“利率并轨”而言,LPR形成机制改革是一个务实的开始,但远非完备的结束。我们认为,为了充分发挥LPR调节作用,并为后续改革开拓道路,以下两方面的接力举措有望渐次落地。

其一,构建实际利率持续下行的正向循环。当前LPR形成机制改革的落地,叠加6月以来的信用分层趋势,料将对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形成较大压力。针对这一问题,监管层料将通过多种渠道着力补充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伴随资本金规模的扩大,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稳定性增强,一是有助于降低其内部资金使用成本,二是有利于推进未来存款利率的并轨,从而在两个新层面进一步打开实际利率的长期下行空间。

沿循这一逻辑,未来“升—降—扩”三策有望进一步发力:1)提高永续债、转股型二级资本债的发行效率;2)降低优先股、可转债等工具的发行门槛;3)扩大权益型资本补充工具的规模,并加速吸引基金、年金等长期投资者参与投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