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背后的阿里数字经济体:战略定力与运营效力( 三 )

淘宝、天猫、盒马等对应“新零售”,阿里云指向“新制造”或“新技术”,支付宝与蚂蚁金服则是“新金融”,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阿里巴巴商业操作体系”则是步调一致的大协同。“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指向是成就“新商业”,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使命的呼应,也就是为数字化新商业提供既标准化,又定制化的基础服务。

2012年开始,阿里先后投资或收购了包括微博、高德、UC、苏宁易购、三江购物、高鑫零售、饿了么等等,这一系列的扩张,主旨是布局“后电商时代”——零售的线上与线下融合,电子商务成为标配后,阿里应该做什么?

财报背后的阿里数字经济体:战略定力与运营效力

财报背后的阿里数字经济体:战略定力与运营效力

(阿里最早2007年的战略2018年提出的“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稍有差异,后者是前者的迭代升级,但本质并没有太多差异)

有人将阿里2012年开始的一系列扩张,比喻成业务层面的修桥补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围绕它最初的愿景与战略初衷,其实并没有太多改变:阿里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公司定位是提供数字时代的商业“水、电、煤”基础服务,阿里一切业务都要围绕——“数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