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背后的阿里数字经济体:战略定力与运营效力( 四 )

数据,既要“全”,也要“活”。

也因此,阿里并购了如友盟、高德、UC、优酷、阿里健康等“非电商”领域公司,外界对阿里投资的认知误区是,阿里投资为的是流量,流量其实是表象——流量可以买,何必控股?控股的传统背后指向是数据。曾鸣说,“流量越用越少,数据越用越多”,阿里要做的是一个活的数据闭环。线上与线下对接,全场景覆盖,不断完善“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拼图——从任何角度来切入,阿里都能提供一整套的商业操作服务方案:譬如,营销领域,阿里推出了Uni Marketing,全域营销,能够为客户整合各类可触达消费者的渠道资源,建立全链路、全媒体、全数据、全渠道的营销体系,从淘宝、天猫的电商平台,到虾米、优酷土豆、UC的媒体平台,再到分众这样的线下渠道;又譬如,金融领域,从支付宝的移动支付、收银,为消费者提供的花呗分期,芝麻信用分免押金,再到网商银行金融贷款服务,也是一整套的商家金融服务。

2015年,张勇出任阿里CEO,对阿里进行了“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升级,“大中台、小前台”反应在“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上,就是“云计算”为底层,“阿里数据银行”为中间核心,技术与数据组成“大中台”,横跨阿里集团与蚂蚁金服两个集团,“小前台”,则是前端的淘宝、天猫、聚划算、支付宝、优酷、饿了么、飞猪等等具体商业应用的消费者“触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