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历史学家:史景迁的写作、史观与道德立场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讲故事的历史学家:史景迁的写作、史观与道德立场 来源:界面新闻

讲故事的历史学家:史景迁的写作、史观与道德立场

2014年,史景迁在北京大学。来源:视觉中国

采访人员 | 林子人

编辑 | 朱洁树

“史景迁”,1960年代初Jonathan Spence在耶鲁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期间,中国史学前辈房兆楹为他取了这个中文名,取了他姓氏的首字母,化为一个寓意高远的名字:学习历史,就当景仰司马迁,以之为楷模。

半个多世纪过去,史景迁早已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史巨擘之一,他主攻清代以后的文化与政治史,对中西文化交流有浓厚兴趣,一个贯穿于多部作品中的主题是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试图“改变中国”,但又不可避免地遭遇挫败。

在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姚大力看来,“史景迁”这个名字背后的深切期许恐怕对他本人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尽管史景迁和司马迁都是以“擅讲故事”闻名的历史学家,但前者其实并不赞同后者充满道德批判意味的书写方式,“史景迁主观上不想遵循道德批判的理论来书写历史,他声称推动自己写历史的最大兴趣在于激起读者的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