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历史学家:史景迁的写作、史观与道德立场( 二 )

随着《追寻现代中国》的出版,理想国“史景迁作品”系列在今年拓展至12本。从康熙大帝到经历了国破家亡之痛的张岱,从千里迢迢来到帝都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阴差阳错前往法兰西被异国文化击溃的中国天主教徒胡若望,从普通农妇王氏到踌躇满志地期望“改变中国”的西方顾问们……史景迁探究了一个个迥然不同的生命,追溯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投下的只言片语,编织成文笔精巧、出处严谨的故事,呈现出中国历史鲜为人知的面向。

8月15日,理想国在上海“光的空间”新华书店举办以“讲故事的历史学家——史景迁和他眼里的中国”为主题的对谈活动,“史景迁作品”系列主编郑培凯、鄢秀和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姚大力在现场与读者分享了他们所认识的史景迁以及他独特的历史书写风格。

讲故事的历史学家:史景迁的写作、史观与道德立场

理想国“史景迁作品”系列(共12册)

学生眼中的史景迁:鼓励学生走自己的路,从教案中获取写书灵感

活动开始时,担任对谈主持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唐小兵介绍郑培凯为“史景迁的开山大弟子”。郑培凯纠正了这一说法:更准确地讲,他的确是史景迁本人招收的第一位博士生,但在那之前,史景迁曾以知名汉学家芮玛丽(Mary Wright)大弟子的身份在导师去世后带领韩书瑞(Susan Naquin)、高家龙(Sherman Cochran)等一大批研究明清近代史的师弟师妹攻读博士学位。“他们都觉得史景迁实在了不起,在指导他们发展自己的学术上有很大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