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前,广州建设廉租屋(11)

实际上,在此次会议之前,广州市工务局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平民住宅建设的先期讨论。1930年5月,工务局技士史箴完成了西村第一平民住宅区以及河南草芳街闸外第二平民住宅区的建设规划。

西村平民住宅区拟先建住宅100间(户),每间面积3.7195井(当时广州对房屋面积习惯以“井”计算,一井地面积约等于11.11平方米),约41平方米,主要提供给有家庭的平民居住。规划采用联排组团式布局,共设5个组团,每个组团可容纳20户;户型结构为广州地区常见的单层竹筒式布局,纵向布设1厅2房1厨,采用公共厕所。

为使住宅区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组团之间以道路分隔,道旁栽植行道树,另设草地多处。为管控劳工及社会教养的需要,西村第一平民住宅区内还设小学一所及警察派出所、消防所等。虽然上述规划因选址及资金等问题未能实现,但通过西村第一平民住宅区的规划,为广州市政当局完成大规模建设劳工住宅提供了准备。

柒 “八旗会馆第一号” 电力照明和自来水供应免费

1934年,在工务局的组织协调下,全市“东南西北中”多处地点被拟选为劳工住宅用地。计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