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前,广州建设廉租屋( 八 )

1、“国民革命军讨逆总指挥部”为谋一般无地寄宿之平民及工人利便起见,特拨款建筑平民宫。2、平民宫内应设置多数床铺,以广收容,而利普及。3、平民宫内应附设新式厕所、浴室,并随时清洁,以重卫生。4、平民宫内得附设图书馆、阅览室及夜校,以便工余修业而增长工人知识。5、平民宫内得附设游戏运动之器具场所,以便工余得正当之娱乐。6、平民宫之管理,由广州市政府负责,宫内应置管理员若干人,由广州市政府委任之。7、住宿平民宫的平民工人,一时居住,或永久居住,由本人任意定之,但须遵守宫内一切规则,并须服从管理员之命令。8、寄寓宫内之平民工人,如系无一定职业者,得由本宫管理员按其人之技能,介绍职业,或送往贫民教养院习艺。9、关于生产消费合作社事项,得于宫内组织,但须受本宫管理员之指导。10、宫内寄宿者,每人每日得酌收最低价银,以资弥补……

从《建筑平民宫章程》就可看出陈济棠、林云陔、程天固等人的认识,即平民宫不仅要为低下阶层民众提供简朴实用的居住空间,更要成为改造他们的容器,从而赋予平民宫以社会救济和社会改良的双重意义。

陈济棠等人的这种建筑平民宫的思路,显然是受到基督教青年会的宗旨和建筑策略的启发或影响。青年会于1844年由英国商人佐治·威廉在伦敦创办,最初以福音聚会形式,后来逐渐加入德、智、体、群等元素,以促进全人发展。通过长期的实践,青年会明确了属下会所建筑复杂的功能组合,包括宿舍、教室、礼堂、阅览室及运动场所等。上世纪初,广东青年会在广州长堤建成,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一批城市青年会会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