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前,广州建设廉租屋( 七 )

通过城市运营、慈善救济等手段消弭社会矛盾,并通过平民住宅建设完成对城市低下阶层的改造、进而实现社会改良。也就是说,将社会救济与社会改良结合在一起,成为广州平民住宅建设的基本宗旨。

肆 陈济棠划款建设“广州市平民宫”

广州市政府建造平民宫的计划,由于得到当时掌管着广东省党政军大权的“南天王”陈济棠的支持,得到迅速实施。1929年8月,陈济棠将“广西天一轮船案”罚款所得的六万元划拨广州市政府,并选择高第街、大南路之间原军事厅旧址建造广州市工人公共休息场所。

林云陔迅即指示广州工务局局长程天固负责这个项目的工作,并选定林克明担任建筑师,于1929年11月招商承建,1931年12月建成使用。

林克明(法国里昂建筑工程学院毕业生)是广州市工务局除程天固之外,最熟悉平民住宅设计的建筑师之一。他曾任汕头市工务局工务科科长,并历经张永福、萧冠英等多位汕头市长任期,经历了汕头平民住宅从构想到实施的全过程。

为规范平民宫的建设,广州市工务局制订了《建筑平民宫章程》。1929年9月16日,《广州民国日报》有关平民宫筹备的新闻使用了“陈总指挥拨款建筑平民宫,设备力求完善德智体三育”的标题。而同时刊出的《建筑平民宫章程》更将“德智体三育”的培养物化为功能和空间的设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