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正职场洞察:学会追随才能学会领导( 二 )

以我们熟知的领导风格理论为例,在我从事领导力测评和发展业务十余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此类评估后发现,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是否有效完全取决于其面临的团队特性。我们在面试职业经理人时,总会听到他们高谈阔论自己的管理理念和领导风格,却很少有人会关注组织内的个体现状,这种单向的领导观恰恰是大量“空降兵”失败的根本原因。我们常常将其归因于组织文化的适应性问题,殊不知所谓文化,正是通过一个个的追随者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加以表现的。由此可见,传统的领导风格理论是不完整的,这种静态的分类方法无法展示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事实上,应该是团队中追随者的行为特征决定了管理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领导风格,这才是真正的领导权变思想,追随者是领导情境中最大的变量。因此,研究追随者及其行为模式(追随力)是组织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

与领导力研究相类似,我们总能找出很多好的追随者需要具备的特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追随者的行为如何与领导者的行为产生交互影响,我们需要一个整合的框架从两者关系的角度去考察追随力的本质。

我们都熟悉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冲动鲁莽的张飞都知道在众人面前维护刘备的权威,而自诩聪明天下第一的杨修,年纪轻轻却因为屡次妄度上意和挑战曹操权威的行为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所以说,什么才是好的追随者,我们用Kelley提出的追随力模型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就会看得很清楚。Kelley认为,我们可以从思考的独立性和参与的积极性两个维度来对追随者进行分类。在这个例子中,张飞属于缺少独立思考但能够积极参与的“顺从者”,对其采取命令式的领导方式即可,事实上刘备也是这么做的;而杨修则属于典型的具有独立批判思维却消极参与的“孤立者”,这类人往往对团队的破坏力最大,因此其早早出局也就不足为奇了。杨修的悲剧有其自身的性格原因,但归根结底是他没有摆正自己追随者的位置,总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产生了偏差,甚至对上级领导的部署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曹操惜其才,对其一再容忍,也给过其好几次改正自己行为的机会,因为曹操知道真正有智慧的人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试自己的行为,换句话说,追随力也可以是权变的。可惜杨修最终还是没能走出自己的小聪明,死到临头才有所醒悟,实在是为时已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