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正职场洞察:学会追随才能学会领导( 四 )

尊敬上位者应该从点滴做起。道光年间有一个举子名叫罗新斋,受朝廷重臣穆彰阿赏识得中进士,却没有第一时间前去穆府拜谒,而是急不可耐地跑回老家报喜去了,结果回京后本应入得翰林院也被无故推了三年,引为官场笑谈。在这件事上,没有人责怪穆彰阿的小气,却都认为是罗新斋这个书呆子太不懂事。同样一件事,我们再来看看被誉为千古官声第一人的曾国藩是如何做的。曾国藩早年屡试不中,终于在28岁时得中进士,并通过湖南同乡官员劳崇光引荐拜入穆彰阿门下。当他从好友口中得知自己以同进士出身获得道光皇帝赏识,夺得朝考甲等第二名,定为翰林院庶吉士时,顾不得给家中久盼的老父写信报喜,第一时间向好友借了500两银子(属于成例,算不得贿赂)冒雨前去穆府谢师,岂不知此时穆相已在府中等着他了。两相对比,高下立判。中国人历来讲究尊师重道,尊重上级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德行。

第二项修炼——忠诚奉献

忠诚在组织中往往表现为两种行为:一是对组织的忠诚,二是对领导的忠诚。在西方的组织中,更多强调的是前者。而我认为,在中国情境下往往后者更为重要。因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少会遇到需要违背组织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却时常会陷入组织内部的各种纷争。而此时,绝大多数的领导显然更愿意将对自己忠诚的下属纳入“圈子”,并委以重任,但这里面要把握一个基本的底线,那就是不能以伤害组织利益为代价。奉献谈的是个人利益和领导意志的关系,这点与西方所讲的组织公民行为也有所差异,但也很好理解,因为没有人会喜欢动不动就和领导谈条件的下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