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溶、即饮咖啡:“鄙视链”底端的逆袭( 五 )

很明显,无论是速溶咖啡还是即饮咖啡,它们的优势首先在于价格。

即使是如三顿半这样的精品速溶,以优惠活动时179元24颗的售价来看,冲泡一杯的费用在7.5元上下;鹰集咖啡的冷萃咖啡原液的单条价格在7.8元,维持在同样的价格带。而在现磨咖啡中,哪怕最便宜的便利店咖啡均价也达到了10元/杯。而星巴克等咖啡巨头动辄30元以上的售价对很多人而言,并不是一个可以当做日常高频消费的选择。

同样地,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也更适合被当作“存粮”,原因正在于它的方便。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大陆开出了超过4000家门店,瑞幸咖啡最新财报数据也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他们的门店已有2963家。但在想马上喝一杯咖啡的时候,还是速溶咖啡更加便捷。更何况,在更多地区,咖啡馆和外卖咖啡的开店数和普及度远远达不到一线城市。结语

文章开头我们已经提到过,在中国,速溶咖啡和现磨咖啡的市场占比大约是8:2,在欧美成熟的咖啡市场,这个比例可以来一个调换。

参考欧美咖啡市场不难预测,现磨咖啡会是今后整个咖啡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但和欧美人早有饮用咖啡的传统不同,中国人接触咖啡的时间也仅有不到30年。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和欧美人习惯自己煮咖啡不同,在中国只有极少一部分人会选择这么做,人们还是习惯于在更加易得的渠道获得一杯咖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