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流拍的汽车企业 股权交易盛世为何仍被剩下?( 四 )

哈飞股份38%股权的流拍则似乎带有某种悲剧的宿命论,即使其只开出了“一元”这样低到尘埃里的价格。因为在2017年,哈飞汽车为了自救,已将生产资质等打包入股,与金唐奕丰共同组建了新的公司——哈飞制造。相应的,哈飞股份则成为了一个没有资质的空壳,而没有了资质对于新造车企业们来说也就没有了灵魂。面对巨额债务,已经没人再愿意为曾经的“小车王”买单了。

目前来看,其与金唐奕丰合资的哈飞制造也并不顺利。启信宝2019年1月的民事裁定书显示,哈飞制造在2017年6月已取得生产资质,但金唐奕丰及大唐金控却并未履行为哈飞股份出资7亿元的义务,哈飞股权对两者提出违约赔偿700万元。

失宠的资质?

事实上,以上几家或许只是传统车企“卖身”求生的一个缩影。在车市下行的情况下,业内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不得不思考生存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前期动辄豪掷数十亿元抢资质的盛况相比,新造车企业开始冷静下来。

“新能源投资新规将汽车资质审核权下放省内,导致生产资质的‘稀缺度’下降。”李万里对此表示。其指的是2018年底出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该规定在将汽车行业项目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政府主管部门,由审批制转变为备案制。在此之前,汽车项目的审批权限在国家发改委,且其自2017年上半年已停止新能源汽车项目生产资质的审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