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流拍的汽车企业 股权交易盛世为何仍被剩下?( 五 )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权利的下放却并未明显加快新能源项目的审批和落地,2019年新规实施以来,地方核准备案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少之又少,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新造车头部企业的生产资质仍然没有着落,更不用说此前排队等待审批的超200家新能源项目。

“现在要获得地方项目备案很难,实际上比以前上报发改委审批更难了,因为当地政府承担的责任也更明确、更大了。”某新造车企业高层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采访时感叹,生产资质目前仍然十分稀缺。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文提到的三家车企股权流拍很可能是企业自身价值及获取成本等方面未能达到新造车企业的预期,而非代表整个行业对生产资质的追逐减弱,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新造车企业依然不会放过。然而由于国家可能出台政策取消“僵尸”企业生产资质,未来新造车企业通过收购获得生产资质将难上加难。去年9月,工信部已经将30家一年内没有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车企名单进行了公示,其中就包括哈飞股份和凯翼汽车等。

除此之外,接近国家及地方部委的车企内部人士透露,目前还有一条比较稳妥取得生产资质的途径,就是通过国企的“混改”。如近期爱驰汽车以10亿元入股江铃控股,并成为最大股东,就此实现了汽车业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的首例混改,而这也是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简单的资质收购很难行得通了,这可能是接下来唯一能走得通的路。”上述业内人士对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