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Uber、Lyft高营收巨亏损,网约车寡头为何盈利难?( 五 )

表面上,这个逻辑毫无破绽。但实际中滴滴等网约车平台早期仅仅是依靠简单粗暴的价格战抢占市场,自身并没有形成良好壁垒。这样自然很难盈利。

未来成长空间或受限

不管是国内滴滴,还是Uber、Lyft,高营收、高运营费用、持续经营亏损是这类网约车巨头共同面临的困境。

除商业模式存在缺陷,未来用户增长放缓也将限制网约车公司的成长空间。

贝恩公司研究曾一度预计,中国出行市场的交易总额将在2020年达到720亿美元,但因受乘客安全问题影响,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更为严格的运营许可条例等,据最新预测,这一数字在2021年才会缓和增至600亿美元。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网约车增长率降至25%,月活用户数量下降了5%。具体业务数据反馈到市场上的表现为,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的投资规模锐减约90%,导致中国出行行业整体投资缩水48个百分点。

贝恩预测,中国出行行业的下行趋势仍将延续。在缺失顺风车业务的前提下,2019年的网约车行业增长率将低于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