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专栏 ∣ 中国基准利率体系的多锚选择和LPR升级

来源:人民币交易与研究

基准利率是金融体系广泛使用的参考利率,包括市场化基准利率和政策性基准利率,前者一般是由市场主体供求决定的报价利率或市场化融资利率,后者是央行或货币当局作为交易的直接参与方形成的政策利率。存贷款利率作为金融机构和客户对象之间资产负债行为的定价利率,本质是市场化利率,也可以成为潜在的基准利率。但我国此前的利率调控,是通过行政手段直接设定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方式,确立其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基准利率,同时调控存贷款利率的波动范围。

2015年中国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基本放开后,央行创新利率调控方式,积极培育中国金融体系的基准利率。2016年以来尝试进行利率走廊调控,央行初步确立了利率走廊上下限的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推动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以DR007为代表)作为金融体系新的基准利率。但2018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2019年,在央行此前多次降准后,DR007多次跌破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的政策利率下限,同期信贷市场的利率仍然变动有限,显示利率走廊调控在我国还有较多待改进的空间,单一的基准利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效果可能还较为有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