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想替代经纪公司?可能没那么简单( 八 )

物业公司想替代经纪公司?可能没那么简单

物业的低佣金策略为何屡屡碰壁?

物业现在所打的低佣金策略,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被玩过了。五年前的互联网中介企业惯以低佣金、高底薪来挑战传统经纪公司。佣金率一度低至0.5%,这种费率战其实是一种“自我降价”,自我降价能实现短期获利,但放长远看具有侵蚀性,会破坏整个劳动供给生态,破坏行业生态。而价格战难以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地产交易之低频使得复购转化率低下,补贴策略难以为继;低估了地产经纪服务者的价值,经纪人提供的不仅是信息,更多的是信息的匹配和交易的撮合。所以行业中一部分靠自降费率恶性竞争的公司,最终走向了消亡。

再往深里说,经纪行业的恶性竞争容易走向自我降价的终局,终局游戏里的劳动者剩余将接近于零。因此最低佣金率的“限定”或者“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若要实现行业中的集体福利最大化,就离不开一些自由主义经济学所反对的公共干涉,用“看得见的手”阻挠恶性竞争。

那么经纪行业的“干预”又是什么呢?法无明令,作为经纪行业的先驱者当责无旁贷伸出有形之手。在这其中,以贝壳所做的价值观生意为例,往小了说,是真房源上的公平竞争干预,往大了说,是经纪行业规则的一种“干预”,而ACN又是这种规则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贝壳是靠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的共同努力来增加社会总资源并更公平配置,进而能降低带来群体福利净损失的过度恶性竞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