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的另类“新零售 ”模式能否持续下去?( 二 )

Costco:“新零售”浪潮中的异类

尽管饱受争议与挫折,“新零售”中零售近场化、线上线下打通、千人千面体验等几个基础概念仍是当前零售业投资与转型的主流方向 。但是Costco的模式与这些主流概念相左而行:

“远场”与“近场”:为切合消费者对便捷的诉求,“小型店”“近场化”(即门店靠近社区、办公室等“消费现场”)是当前的主流趋势 ——连锁便利店的高速扩张就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明证,而各类社区生鲜、苏宁小店、永辉生活等更是直接进攻传统大卖场的“护城河”品类。在如此潮流下,Costco逆势在距离市区30公里处建立2万平方米大店,难免成为一招险棋。驾车1小时、公交2小时的距离,这并不是选址的问题,而是由Costco价格驱动的模式所决定的。然而,对消费者而言,由于各类购物渠道的便利性,一站式购物的重要性远远不如10年前大卖场强势时来得重要。今天已经习惯了便利店、电商次日达、外卖30分钟到的北上广中产家庭,能否重拾10年前周末举家逛超市的热情?

“场-货-人”与“人-货-场”:以消费者驱动的选品、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是当前零售运营的主流思路。但是Costco选品却是卖场主导的 —— 以“规模经济效应”为主导方针,各品类精选1-2个单品;卖场提供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习惯了“万能的淘宝”的中国消费者,是否会满足于Costco模式下的精选商品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