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的另类“新零售 ”模式能否持续下去?( 三 )

会员制能否驱动数字化:Costco首日火爆后,有评论开始讨论这是否是“会员制卖场的春天”。我们认为,在中国市场环境下,会员制是整个Costco模式下最“平淡无奇”的一环。15年前的商学院课本里,还有Tesco利用会员卡信息分析消费者需求的“经典案例”。但是时至今日,这些与电商互联网玩家强大的大数据算法相比,就未免显得小巫见大巫了。在全球领先的会员制卖场中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传统零售企业的会员数据质量和数据处理能力的真实观察告诉我们,依靠卖场会员数据和内部能力来推进智能零售困难重重。更何况,在Costco模式下,“个性化体验”并不是追求,“有限选择”带来的“规模效应”才是精髓。

价格:永恒的诉求,精心选择的时间点

既然疑问那么多,为什么Costco火了?因为便宜啊!

关于Costco为何能实现高性价比,媒体上已有许多深度文章,本文不再赘述。在此我们想强调的是,即使在数年前中产崛起、品质生活、消费升级的舆论氛围最高时,“价格”依然是整个零售行业绕不开的核心诉求之一,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电商其实是高度促销驱动的模式 —— 天猫平台上美妆品类约40%的销售都产生在11月(双十一大促),加之其他大大小小的“购物节”,电商美妆品类应有60%以上的销售产生在促销时。食品饮料品类的品牌拉力较弱,更是“不促不销”。线下零售中,以家电为例,苏宁、国美的销售长期以来高度集中在“五一”“十一”两大促销季,近年加入“618”“双11”“双12”,更是拉升了促销销售的比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