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与“就业”双升,喜兔稳占4-6线下沉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自2018年起“下沉市场”这一概念异军突起受到广泛关注,这份关注的背后是由中国近三百个地级市,三千个县城,四万个乡镇,六十六万个村庄组成的浩瀚商业蓝海。受互联网覆盖率提高、低线城市消费升级的长尾效应影响,各路企业纷纷进军下沉市场,争夺市场份额。纵观今天的下沉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赋能,新的商业趋势逐渐崭露头角,下沉市场正在稳健而快速的成长。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低线市场和农村电商的竞争,将重塑中国消费格局。

截止2019年第二季度,当商业巨头还在以518元的高昂单个新增获客成本挣扎入侵下沉市场而不得法门时,诞生于下沉市场的社交电商却已经悄悄崛起并交出不菲的成绩,触达到中国经济毛细血管最深入的地方,真正影响那些还没有熟悉互联网化的人。当下,全面解读主场在4-6线城市的社交电商,也就成为了一窥下沉市场全貌的最短途径。

品质向上,价格向下,成长的下沉市场消费观

据易观《下沉市场消费者网购趋势洞察2019》显示, 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以10.7%的增速大比分超过城镇居民,三线及以下城市慢节奏的生活环境和较低的生活压力,让他们往往拥有更为旺盛的消费意愿,甚至不输一、二线人群。受此影响,下沉市场居民的消费升级也在不断提速。借用日本消费社会研究专家三浦展的表述,三线以下城市和地区的人群大多已进入“第二消费社会”与“第三消费社会”,其显著特征是由“为家庭消费”向“为个人消费”过渡,即在满足家庭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去追求个性化、品牌化、高端化、体验式的消费。但高质量供给端的滞后,导致了下沉市场居民的消费需求还在很大程度上没能被满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