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7月份失信风险警示报告(11)

4.独居老年人。老年群体具有更关心自身健康,缺少陪伴,年纪较大,信息接受速度慢,更易受骗的特征。犯罪分子有的打“感情牌”,先对老人嘘寒问暖,然后趁机兜售号称“吃了能长寿”“包治百病”的“神药”“特效药”;有的以“免费问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手段,先对老年人进行洗脑,而后兜售无资质的药品。

(五)假药风险防范措施

结合媒体报道及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提醒公众注意如下防范措施:

1.警惕存在虚假、夸大情节的假药广告宣传

(1)遇到药品广告内容中带有一些绝对化的语言,如“疗效最佳”“根治”“安全无副作用”“国家级新药”“最新技术”“最高科学”“治愈率、有效率达到100%”等,还有一些声称“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的宣传,应当保持高度警惕,提防假药陷阱。

(2)开展“义诊”“免费赠药”“义演”“免费讲座”等活动,且主办方不是政府权威部门。有些不法分子假冒“讲师”,或利用医疗机构、专家、医生、患者、高僧的名义、形象进行宣传,开设健康讲座及独自诊疗,谎称自己是“三代中医世家”“国家领导人的健康顾问”等,吹嘘提供能够治疗癌症、糖尿病、高血压、风湿骨痛等痼疾的特效药,能治愈受害人所患疾病,并宣称“平时是价格昂贵,因为补贴进行低价销售”等,欺骗受害人以高价购买。此外,遇到在公共场所(如公园、影剧院、宾馆、广场)以咨询、免费送药、附赠药品或礼品,以及上门赠送药品等形式进行药品宣传、推荐活动,也不要只贪图便宜,要注意识别,以免受骗上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