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7月份失信风险警示报告(14)

(2)在社区、乡村、城乡结合部等地的隐蔽场景生产、销售假药。从这类人员身份来看,主要是未取得医师资格的人员,也存在部分乡村医生非正规渠道购买假药后在卫生所销售的案例。从这些地区的销售假药场所来看,一般都隐蔽在小型情趣用品店、私人美容院、护肤工作室、快捷酒店、海淘微商、淘宝网店等场景中,难以被查出。

(3)通过开设“黑广播”进行违法宣传和兜售。公众在听广播时,如果听到一些奇怪的电台,里面的“专家”“嘉宾”侃侃而谈的,是不堪入耳的低俗信息,广播里开通的“热线电话”,在兜售所谓的药品或保健品,这些很可能是没有经过无线电管理部门和广电部门审批、注册的非法电台,即所谓的“黑广播”。“黑广播”往往播放内容低俗的涉性药品广告和假药、假保健品广告,对此公众应保持警惕。

(4)无固定营业场所与销售地址,进行流动性贩售。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有很多拿着所谓“祖传秘方”“祖传神药”“高僧神药”四处宣传、挨家挨户拜访和推销的乡村游医、高僧等,其销售的药品往往是通过各种加工方式自制的“三无”药品,短期内有效但实际对身体甚至有害。这类流动销售的药品往往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仅为一次性销售,售后维权难度极大。对此,提醒社会公众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在面对此类流动性销售药品的场景时,应保持高度警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