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情怀就是你关切的半径( 八 )

韩少功:非虚构,在严格的意义上也是虚构,至少是半虚构。提倡新历史主义的海登·怀特说过,史学其实是文学,虽然说得很极端,却也有启发性。“名”和“实”可以相近和相似,但不可能达到百分百的契合,不可能等同。档案就是真的吗?回忆录就是真的吗?不一定。哪怕一个人特别真诚地写日记,也可能误解自己,欺骗自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非虚构写作也是一种“名”,“名”不一定符“实”。《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也都是“名”,只是两相比较,虚构成分有多少之分,有深浅之分。history离story并不太远。换句话说,人类在逼近彼岸的认识上,既不能虚无和无所作为,也不能狂妄,不能把话说满,不必把日记、档案、回忆录一类东西,当作通向彼岸的捷径。  

傅小平:你特别看重文学的认识功能。但你有没有可能高估了文学的作用?文学让人有认知功能,哲学等其他学科,甚至仅只是图像,也都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

韩少功:在英语世界里,文学的概念非常宽泛,广义的literature不单指文学,还包括所有文献,几乎涉及所有学科。其实中国先人理解“文”,定义“文”化和“文”明,也差不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