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谈“双降”:降准可期 但并不制约后续降息( 二 )

降准和降息是否二选一?从历史上看,降准和降息并不互斥,而立足当下,降息是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下的顺势而为,同时可作为一个观察LPR改革机制的契机,反而可以为后续降息铺路。

财政政策说了什么?针对专项债使用的指引和效果的判断有三点值得关注:使用额度、投资范围和时效要求。结合国常会和金融委会议上分析现阶段货币+财政政策以及金融体系的规划和定调,我们认为积极财政对经济的托底作用将有所提升,但从上述的三个关注点考虑样本空间受到了限制。

综合来看,国常会对货币政策表述由“松紧适度”改为“预调微调”,并特别说明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工具,结合支持对象、外部因素和LPR改革来判断,我们认为定向降准可期,但并不制约后续降息。同时,本轮政策的逻辑非常清楚,在控制住地产之后,开始新一轮宽松,这是稳增长与调结构的有效组合。财政政策明确了要时要效,结合时间、空间和项目类型判断,从落地的时点看,国常会关于货币+财政的布署可能更多是为明年打好政策基础(专项债中提到“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年内积极财政的托底作用会有所提升,但力度不会过猛,我们重申降息降准政策有望在近期落地,即便专项债四季度会有部分额度提前发行也不必过于担忧,债市中期的核心逻辑资产荒并没有改变,我们维持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维持在2.8%-3.2%区间的判断,收益率将向2.8%-3.0%下限靠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