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罗汉到11万名“同学”,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七 )

阿里巴巴一直用实际行动捍卫着其“客户第一”的价值观,这让阿里巴巴的生态得以持续繁荣。

在始终强调“客户第一”的同时,马云对员工也极度重视,他说,“在新经济时代,让客户满意的最主要因素是我们的员工,没有勤奋,快乐,激情,敬业和富有才华能力的员工,给客户创造价值就是一句空话。没有满意的员工队伍就不可能有满意的客户,没有满意的客户绝对不可能有满意的股东”。

1999年,阿里巴巴第一次融到500万美金时,第一个战略动作就是在《钱江晚报》上发布了第一条招聘广告,广告语是“ 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中文意思是“此时此刻,非我莫属”。说的就是危急时刻的担当和面对工作的主人翁意识(ownership)。

从18罗汉到11万名“同学”,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1999年9月,阿里巴巴在《钱江晚报》刊登出的第一则招聘广告

阿里对员工的重视,注重员工的成长,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它把员工看做财富而非工具。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阿里巴巴经历了一段“跪着过冬”的日子,十八罗汉们“穷得连车都打不起”。然而就是在最艰难的2001年,阿里巴巴却决定每年投资100万,用于培训员工和管理层团队,并把这项计划命名为“百年大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