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我所经历的国企改革 要政策不要钱挽救了二汽( 五 )

1986年1月,二汽建设竣工验收,陈清泰(右一)与老厂长饶斌(左一)。 受访者供图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台过程

1992年10月,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目标确立后面临着一个问题:改革目标如何落地,如何制定顶层设计或者纲领?这个顶层设计就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起草小组设定了16个调研课题,第二个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我牵头。课题要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公有制、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能不能结合、怎样结合?

接到这个任务,我压力很大。我们当时面临着严峻选择:在公有制、国有经济的框架内,如果能找到与市场经济对接的实现形式,培育出千万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就可以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如果找不到结合点,要么为了坚持公有制、国有经济,退回到计划体制;要么为了利用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得私有化。显然,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愿意接受的,我们要把公有制和市场机制的“好处”都拿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