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2.0时代,京东超市如何寻找增量( 八 )

下沉1.0时代 , 品牌方和平台的目的只有一个 , 把货尽可能的卖到更远的地方 , 卖给更多的人 , 但并不在乎卖给了谁 。 因此 , 在传统的分销市场里 , 随着分销网络的下沉 , 越往低线城市走 , 品牌方越看不见货 , 看不到消费者 , 也就看不到数据 。

但是 , 在下沉2.0时代已经到来 。 品牌方们不但希望消费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拿到货物 , 还希望知道消费者是谁?在哪里?如何拿到的货物?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是什么?进而实现反相定制 。

为此 , 京东更早的时候就启动了服务快消品牌商的B2B2C的京链项目 , 希望连同品牌线下店 , 母婴店 , 便利店 , 专卖店一起 , 打通商流、物流和信息流 , 助力品牌在空白的四到六线城市有更深的市场渗透 。

托马斯提到 , 通过京东的下沉 , 可口可乐反向收集了众多真实用户消费者的情况和信息 , 这些真实的数据 , 数据化和场景化地阐述了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 。 “他要什么你就给什么、定制什么 , 这是我们从C2M的本质出发的结果 。 ”

据了解 , 在京东超市的自营品牌里 , 已经有超过50%的产品在采用反向定制 , 在50多个核心产业带京东已经开始做工厂货 。 五芳斋、帮宝适 , 蒙牛的特仑苏 , 三只松鼠等都卖得非常非常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