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也有了,直播也有了,音频行业为什么还是这么难( 二 )

2017年6月,在高晓松的付费节目《矮大紧指北》首次出现在蜻蜓FM时,一个月内便创造了付费用户超过10万的可观数据。在这背后,是以蜻蜓FM为代表的以网络FM起家的音频平台发展方向的转变——向内容付费进军。数月之后,高晓松的另一档音频节目《晓年鉴》上线,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蜻蜓FM在内容上竖起围栏。

将时间再向前拨一年,2016年6月,喜马拉雅FM开始进军付费订阅,首档节目是马东与奇葩说团队带来的《好好说话》。在这一年,罗辑思维推出得到App、知乎推出知乎live和值乎,在知识付费的风口下,音频行业也迈了一步进来。2016年,也被音频行业人士称为“有声阅读付费元年”。

包含知识付费、有声书在内的内容付费与广告、粉丝经济、智能硬件、版权分发等共同构成了喜马拉雅、蜻蜓FM现今的营收模型。

从FM起家的音频电台正在向综合性的音频平台转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去FM化”。而另一方面,随着用户习惯和市场需求变化,最初只是单一听书工具的懒人听书,也转型到现在集内容生产、主播培养、广告、内容授权于一身的综合性的服务平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