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这么多年老北京涮羊肉,但你知道它为什么要用铜锅吗?( 六 )

这时候的“染”已于现今的“涮”十分相似 , 而这种食用方法也被延续了下去 。

03 可随身携带的火锅:鐎斗

汉代后期直至魏晋 , 鐎斗(jiāo dòu)作为进化版渐而替代了染杯 。

鐎斗器身为圆口直腹 , 似小盆一般 , 底部三足而立 , 一侧设有长柄 。 有些鐎斗两旁还附有立耳或是设有穿孔 , 方便系绳悬挂 , 随身携带 。

《急就篇 · 卷三》中曾记载:“鐎谓鐎斗 , 温器也 , 似铫而无缘 。 ”

这时候 , 火锅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 在已出土的壁画中 , 我们就可以看到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使用鐎斗的场面 , 这与现在我们结伴吃火锅已无多大区别 。

但人们使用鐎斗不仅是用来煮食物 , 同时也用它来温酒、煮茶 。

04 初具老北京雏形:暖锅

到了唐宋时期 , 造瓷工艺日渐成熟 , 火锅也采用陶瓷制作 , 俗称“暖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