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短视频之风吹向招聘行业( 三 )

很难想象,来自短视频世界的游民会有这样的号召力。从抖音到快手,这种快速消费式的短片下是一张由不同行业工作者描画的浮世绘。这里是白领的上班记录地,同样是互联网程序员吐槽加班之所;既是外卖员工互通有无的去处,也是技术工人切磋手艺的角落。这些都为招聘提供了绝佳土壤。

在一家健身饮食公司担任招聘官的凌方静,每天都将办公室日常拍成一段小视频,放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

这是她半年来养成的习惯。起初,她只是偶一为之地记录办公室趣闻,直到她开始跟进团队校招。南京的初春透着湿冷,她发牢骚一般录下了校招遇到的困扰:品牌认知度低、应聘者寥寥、部分学生要价过高,随手传至网络。很快一个当地的学生私信她,坦言公司太低调,看上去也不够酷。

“怎么就不够酷呢?”凌方静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她意识到,公司组织的各式新潮健身玩法都是闭门福利,学生基本无从得知。“那我就记录下来,再通过短视频传递到潜在人选那里。”她说,“招聘这个活,是需要点滴渗透的。”

短视频因此摇身成一个隐秘的窗口,雇主或者雇员,每个人都在15秒的影像里捕捉自身,最终在夺人耳目的声色中变成一串由1和0组成的字符,传与对方,在效率至上的商业逻辑中,从文字向短视频的过渡。正是“信息密度”和“真实性”所带来的效率进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