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最幸福的事就是泡在田里( 五 )

作为我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袁隆平毫无争议地斩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和国勋章”。诸多荣誉加持,他却始终坚持自己“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继续努力”。这从“共和国勋章”颁奖礼上,袁隆平回答总书记的话便可见一斑。

“90后”的“稻神”,明显不服老,依然带着一家老小向前冲。

3个月前,袁隆平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挂出了亲笔签名的“告示”:“全体员工,人人须知,我心中有三大主要任务。其一,冲刺‘禾下乘凉梦’,继续巩固每公顷18吨产量的目标;其二,选育耐盐碱稻,瞄准每公顷产量4.5吨的目标;其三,发展第三代杂交水稻。”

今年,在袁隆平的部署下,团队布局了云南个旧、河北邯郸和四川德昌等3个点,进行18吨/公顷大面积示范种植,采用其亲自指导选育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9月底,四川德昌县实测结果攻关片,平均稻谷亩产量达1090.2公斤。

“目前,我国18亿亩耕地保护的红线,远不能满足粮食生产。不过,我国有10多亿亩盐碱地,现可供利用的在2亿亩左右。假设能从中拿出1亿亩开发,每亩按300公斤产量计算,每年就能增加300亿公斤粮食。我提出了利用水稻杂种优势,提高耐盐碱水稻产量的技术路线。”袁隆平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