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最幸福的事就是泡在田里( 六 )

就在国庆前,团队的第二个“小目标”有了成绩单。内蒙古乌兰浩特“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耐盐碱水稻现场测产验收评议会”上,专家组实测亩均产508.8公斤;而不远处吉林大安市示范现场的盐碱稻理论测产平均亩产614.7公斤,折合实际亩产522.5公斤,均大幅超过了袁隆平的“及格线”。

“杂交水稻从三系法到两系法,产量上了一个台阶,但也进入了缓慢增长期。现在,我们采用遗传工程不育系,初步研究成功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这有望在未来为粮食增产带来惊喜。”袁隆平如此介绍他的第三大目标。

在功劳簿上闲不住的他,自然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杂交水稻“世界梦”。

“在缅甸中央农业研究院的水稻实验室,我和学生在田里工作。因为缅甸人信佛不杀生,水田里到处都是眼镜蛇。有次,从抽屉里冷不丁蹿出8条小眼镜蛇,至今我都心有余悸。在热带雨林里,我们还要与吸血的旱地蚂蟥作斗争……”袁隆平说。

在他和一大批中国科研人员的前赴后继下,亚洲、非洲、“一带一路”沿线,杂交水稻已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