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日本文具行业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生死 | 国君轻工( 六 )

幻灭之后的分道扬镳

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日本为此后数十年中的经济学贡献了“失去的二十年”。

本以为是弱周期行业的文具业也无法独善其身,景气度持续下降。

曾经的教育红利基本消耗殆尽,社会趋向低欲望,日本国内文具市场发展疲软,中小文具企业大量破产倒闭,文具行业集中度提高,各文具品牌寻求分化发展。

想要活下去,日本文具企业都要做一个“要么存在、要么消失”的选择。

国誉活了下来,靠的是价位亲民,产品品类广泛,在日本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国誉的这一选择背后是强大的销售网络。二战后,国誉在复兴生产体制的同时还强化了物流与销售网络的综合实力,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1957年,国誉在日本已拥有20家国誉专营店。

只是,定位大众化的产品战略让国誉在国际化战略上掣肘颇多。与其他国家的本土产品差异化定位不明显,导致海外市场的开拓与发展不及预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