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事关1亿农民,从亩产1000斤到亩产1000美金,阿里巴巴凭什么?( 七 )

于是,来自于阿里各业务线的跨界人才共同考察,合力解题,从耕种、管理、收获、仓储、加工、贸易、运输全价值链切入。

由此当地开始升级高端稻种;用物联网设备、无人机监控水稻成长、施肥除虫;以自动化、高标准生产线加工稻米;借线上线下全渠道售卖;搭建集群仓为农户降低一半物流成本……

这样,人才合力,打造出“数字农场基地”模式,塑造出产业竞争力,该模式磨合、改进后,便在全国复制。

现在,兴安盟的科右中旗因此提前脱贫,基地模式还成为标杆,被数字农业事业部复制到广西、海南、云南等种植区,打造各自的理想主义。

原创<br> 事关1亿农民,从亩产1000斤到亩产1000美金,阿里巴巴凭什么?

其次,阿里2015年定下的大中台战略,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的确,中台作为科技概念有些晦涩,但对于历史爱好者却容易理解,它就相当于“尚书省”,解决各部门数据、技术不统一,统筹其导入、存储、调用、分析的标准和规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