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改革后,中国降息空间从一维变成四维︱实话世经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LPR改革后,中国降息空间从一维变成四维︱实话世经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2019年8月LPR(贷款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改革至今,市场对于中国央行降息的预期先急遽膨胀,后重重跌落。大起大落之间,反映出“旧”思路已经难以读懂“新”降息,相关研究框架亟待与时俱进。

我们认为,以本次LPR形成机制改革为起点,市场化降息(降低加点)和政策性降息(降低MLF利率)首次完成分离,并且两者在长、短期限内又面临不同的约束条件。由此,在“途径-期限”的两两组合之下,降息空间不再是传统的一维,而是裂变为四维。降息空间的大小不可再一概而论,不同维度空间的开闭轮动将决定央行降息结构化的立场、时机和形式。

聚焦当下,市场化降息的短期空间打开,而政策性降息的短期空间闭合,因此央行将优先以改革方式推动市场化降息,政策性降息仅作为辅助手段。但是放眼长远,市场化降息的长期空间收窄,而政策性降息的长期空间有望扩展。有鉴于此,伴随着四维空间的轮动,如果LPR报价的下调未能明显加速,则首次MLF利率的调降仍有望在今年年末至明年年初发生,届时期限利差的状态料将决定降息的具体落地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