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改革后,中国降息空间从一维变成四维︱实话世经( 五 )

LPR改革后,中国降息空间从一维变成四维︱实话世经

第一,从通胀目标来看,除了猪价之外,当前CPI中其他部分已经趋弱,而PPI则持续低迷,正在引致企业实际利率上行。未来随着猪价结束冲顶,央行通胀目标对降息将由束缚转向支持。

第二,从产出目标来看,在中性货币政策下,利率水平的长期走势应与经济增速相匹配。2008年至今,中国的名义GDP年度同比增速从约22%的峰值降至9%以下,但是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从8.19%下降至5.94%,下降节奏明显落后。因此,伴随中国经济增速的逐步“下台阶”,未来适宜的利率水平亦应进入长期下行轨道,这与中国央行“保持定力、坚持稳健的取向”并不相悖。

前瞻:市场化降息先行,政策性降息后至

基于上述的新分析框架,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出发,对以下两大市场焦点问题进行推演。

第一,降息的次序和时机。面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局势,我们认为,年内贷款利率需要的累计下调空间约为50个基点(bps)。目前LPR报价已累计完成11bps的下调。从降息的四维空间来看,当前央行将优先采用市场化降息的方式,而非政策性降息。但是,如果未来LPR报价的下调未能加快,而是保持当前水平,即约6bps/次,那么至2019年年末,将最多再累计下调约18bps。剩下约21bps的空间,仍需要采用政策性降息(调降MLF利率)予以弥补,而且这一降幅也大致符合LPR改革前贷款基准利率一次小型调降的规模(18bps~27bps)。在这一情景下,首次政策性降息预计将于今年年末至明年年初落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