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隐退450天的顺风车江湖:投机、洗牌与博弈( 六 )

而出行市场“霸主”滴滴的短暂缺席 , 对其他的玩家来讲 , 意味着机会、市场份额、营收业绩 , 以及真金白银的利益 。

野生平台混战

第二天一大早 , 杨光便发动团队去附近学校招人 。 一周内 , 他迅速聘请了40多个客服人员 , 这样算起来 , 公司就有近60个客服 , 这些客服两班倒 , 负责解答车主和乘客的疑问 , 并审核车主信息 。

几乎同时 , 公司内部挂上了红色的条幅——“致敬滴滴 , 学习嘀嗒 , 只需拼一拼 , 我们就是顺风车老大” 。 起初的那几天 , 他几乎连轴转 , 这种亢奋的情绪从上往下传递 , 本来“国庆节”团队有三天假期 , 一位员工直言 , “形势这么紧急 , 放假的话我们会错过很多” 。 于是 , 所有的员工放弃了“十一”假期 。

但杨光似乎只想赚个快钱 。 他曾在媒体公开表示 , 平台对接单量没有限制 , 对此杨光的表示是被媒体诱导才有了那样的说法 。 出行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 杨光所在的平台几乎是在以快车的价格收取费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