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隐退450天的顺风车江湖:投机、洗牌与博弈( 七 )

同时 , 在平台的服务协议上注明“每单顺风车业务平台将收取10%的服务费” , 但在“安全责任”条款中 , 却写明“若遇交通事故 , 由车主和乘客协商解决 , 由此产生的费用由过错方承担 , 平台对此不负任何责任” 。

有类似想法的不止杨光 。

起初 , 黄沐的外包公司只有技术和市场 , “早期每天有上万新增用户 , 但其留存率非常低 , 几乎是0% , ”离职员工万鹏向Tech星球表示 。 很快 , 黄沐从北上杭等地招来了一批产品和运营团队 , 并许诺给核心人员股份 。

黄沐想要更大的流量 , 为此平台放宽了车主入驻标准 。 比如 , 哈啰和嘀嗒对驾龄的要求是3年以上 , 该平台只需要市区内要求1年即可 。

但是由于成单率太低了 , 到了年底 , 新增用户大部分都流失了 , 平台只剩100万用户 , 这就意味着 , 仅仅靠每单抽取信息服务费远远不足以cover平台的运营成本 , 黄沐必须琢磨新的赚钱方式 。

他的想法是办卡 。 但办卡的前提是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用户 , 运营团队通过在App Store刷排名、SEO优化等方式 , 在4个月内让平台的用户增长到1000万 。 这个时候 , 靠办卡赚钱便顺利成章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