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隐退450天的顺风车江湖:投机、洗牌与博弈(11)

但哈啰的步子迈得太大了 。 2月23日 , 哈啰顺风车便在全国上线 。 一位出行平台CEO如此看待哈啰的顺风车动作 , “哈啰的业务 , 有时候受资方控制 , 并不是企业内部决定的 , 顺风车可以稳扎稳打 , 也可以全国同时开城 , 但摊子太大 , 必然会导致需求激增 , 而运力无法满足 , 会对品牌口碑造成伤害” 。

他的分析并没有错 。 “早期 , 哈啰的成单率只有13%(滴滴日常成单率30%) , 他们不是缺乘客 , 而是缺司机 , 平均来看 , 每7.5个用户发起顺风车订单 , 会有1个用户被司机接走 , 整个团队都在为寻找运力想办法 , 每周例会都会讨论” , 接近哈啰内部的行业人士张文文告诉Tech星球 , “从3月开始一直到5月底 , 哈啰顺风车团队一直在996” 。

想要短时间内提高成单率 , 价格是最有效的杠杆 , “要保障运力就提价 , 要获取乘客就降价” 。 于是 , 2019年4月24日 , 江涛发布内部信 , 称用户对哈啰顺风车“顺路车主太少、推广力度不够、产品体验不完善”的意见十分关注 , 并启动了5亿元顺风车活动基金 。

面对哈啰的强势补贴 , 某出行平台合伙人感觉到了危机 。 他想尽办法巩固司机 , 具体策略是 , 司机如果留在平台 , 会给予司机优先派单权 , 如果司机帮忙拉人头 , 平台会给司机1%-2%的抽成 , 靠着这样的方式 , 才勉强止住了下滑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