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如何摧毁与重塑中国的电影生态(17)

\n

当年的阿里影业也的确有足够多的底气 。 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以62亿港币的价格收购了港股上市公司文化中国 , 随后更名为阿里影业 , 并被认为是阿里布局文娱板块的业务排头兵 , 彰显自己进入影视行业的决心 。 2016年暑期档之前的影视行业仍然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 互联网企业财大气粗的渗入了各个领域 , 更何况阿里影业账上躺着百亿现金 , 它背后还有支付宝和淘宝用户的海量数据 , 他们当然可以有“改变影视行业”的雄心壮志 。

\n

2015年12月 , 阿里影业第一部主控的影片《摆渡人》上映 。 王家卫执导 , 梁朝伟、金城武、杜娟等名星主演 , 数十位大小明星包括李宇春、柳岩、金志杰等客串——两岸三地的电影圈几乎已经找不到更高的配置了 。 期待有多高 , 失望就有多大 , 影片在豆瓣评分仅4.1分 , 在网上引起了无数争议 , 甚至有网友嘲讽“王家卫你到底欠了多少钱要拍这样一部影片” 。 最终该片票房4.83亿 , 被曝没能收回成本 。

\n \n

不知是否因为这部影片的失败导致了阿里影业短暂的战略转向 。 《摆渡人》上映半年之后 , 接任阿里影业CEO的俞永福在2017年的上海电影节上宣布 , 阿里影业不再将主要精力放在电影内容制作领域:“阿里影业未来要做新基础设施公司 , 只做少量内容 , 做我们擅长的 , 不与上游内容制作方竞争 , 而是专注于利用互联网平台为电影行业提供服务 , 做电影行业的‘煤水电’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