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八成APP已改造,“钓老”“坑老”现象仍不少
采访人员实测七类69款APP适老版
八成APP已改造,“钓老”“坑老”现象仍不少
不会调出健康码、不会用手机打网约车、不会使用电子支付……智能设备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中老年人却被“落下”。前段时间,“爷爷用原价给我买了四个蛋挞”事件登上热搜,引发数万网友热议,“互联网适老”话题也再度冲上风口浪尖。
为让更多中老年群体共享数字生活红利,去年以来,在工信部的推动下,社会各界积极投身“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其中,根据指引,移动互联网应用需参照相应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在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改造,并向相关单位提交改造成果。
为此,采访人员从版本入口、界面设计、使用安全三大维度出发,抽取被工信部、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列入首批重点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名单的社交通讯、金融服务、新闻资讯、交通出行、生活购物、休闲娱乐、医疗健康、应用商城等七大类,合共69款APP进行测评,调查APP适老化改造进度、改造效果,调查自2021年11月启动,截止于2021年12月底。
与此同时,南方日报、南方+携南方产业智库面向60岁及以上老年用户发起APP适老版本使用满意度调查,了解老年人群对互联网产品、服务的真实需求和评价。
Q:改造进度如何?
A: 近两成APP未如期上线适老版
截至2021年12月底,首批被列入重点改造名单的APP中,仍有大众点评、虎牙直播、平安健康、1药网等近两成APP未上线适老版本。特别是爱奇艺、快手等被多次点名仍不见改造;腾讯应用宝曾推出“长辈关怀”功能,但近日却因“产品升级与调整”原因将其下线。
在已推出适老版本的APP中,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百度、百度地图、新浪微博等平台为老年人开辟了专属APP;其余大部分则采用“内嵌式”——在原有APP内开发出“适老模式”。少数如酷狗音乐,既在APP中内嵌了“大字模式”,又专门推出了大字版APP。
另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工信部已组织对常用的173家网站和APP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解决了老年人看不懂、学不会、用不好的问题。
不仅如此,为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困难的问题,除了保留传统“面对面”线下服务以外,工信部还推动落实了针对老年人的“一键呼入”和“爱心通道”等暖心服务,目前累计已经惠及7000万老年用户。此外,工信部还专门组织开发了短信验证行程卡,解决了老年人使用通信行程卡常出现的问题。
Q:改造成果如何?
A:半数“走形”不“走心”
现象一
改造只是“换张皮”仅一级界面“适老”
为达成工信部“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改造”的目标,APP在最后关头加班加点赶进度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此一来,改造流于表面的问题也就出现了。
比如,团队在评测时发现,叮呗医生的“长辈模式”只有首页为大字体、大图标,跳转到“AI中医”、“护士到家”等二级界面即恢复为小字体、小图标;招商银行“长辈版”的首页设计简洁,功能区块划分清晰,但点入“城市服务”等二级界面后立即被“打回原形”。
还有的APP“藏得更深”。以支付宝为例,在“长辈模式”下进入二级界面仍为大字体,但在首页点击“市民中心”——公积金、社保、医保等三级界面就又恢复为小字体;中国建设银行情况类似,首页“全部服务”——贵金属、保险、存金通等三级界面仍为小字体。
进入电信营业厅“关爱版”后,需要特别点击“默认开启关爱版”按钮,否则重启APP再次进入的仍为普通版本;携程旅行“关怀版”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微医”则是在开启“长辈模式”后,重启APP自动进入标准模式。
推荐阅读
- 新华社|新华社:手机 App 适老化改造走形不走心,操作难度不减反增
- 开发者|苹果: App Store 提交体验1月25日更新,允许同时提交多款App
- App Annie:2021 年人们平均每天玩手机近 5 小时
- 中老年人|“新三害”不得不防,陷阱就在身边,不止年轻人,另一类人也中招
- 新功能|中国工商银行手机银行推出新功能:翻转手机即可自动退出 App
- 支付宝|支付宝 App 全新“生活”频道显示入口已支持关闭
- poizon|得物 App 线下店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
- 得物|得物 App 线下店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
- 消息处|久等了,清爽了!支付宝 App 上线消息刷子
- 人民币|得物App宣布接入数字人民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