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八成APP已改造,“钓老”“坑老”现象仍不少( 二 )
现象二
切换入口“捉迷藏”跳转4次才找到
“在用户安装移动应用时,应为适老化设置、老年人常用功能提供显著的引导提示。”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移动应用首页需具备适老版显著切换入口,或在首次进入时给予显著切换提示,并在设置中提供“长辈版”入口。但经采访人员实测,仅南方+、羊城派、Zaker、京东到家、中国农业银行等少数APP在首次打开时有明显切换提示;优酷、广州银行、广州地铁等不到6款APP在首页提供了适老版本的显著切换入口。
云闪付、中国工商银行、淘宝、京东等要从普通模式切换到适老版本,普遍需要三四步,且切换入口多数隐藏在二级或三级界面,极难被找到。以云闪付为例,用户要先后点击“我的”——“精选服务”——“热门推荐”,才能找到“云闪付关爱版”的切换入口。
而在一些具备搜索功能的适老APP中,搜索“长辈版”“关爱版”等并不能直达适老版本,反而会搜出各类广告。比如,在中国电信(电信营业厅)APP搜索框输入“大字版”“老人版”“关爱版”等,不但搜不出切换入口,反而得到老人机推荐的结果。
据南方日报、南方+、南方产业智库问卷调查,对于APP的适老版本,有1/3的老年人只“听过,但没有用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从何处下载/进入。而在用过适老版本的老年人中,抱怨第三多(25.5%)的就是“长辈版”模式切换入口难找的问题。
现象三
诱导广告躲不掉误导内容真不少
根据工信部在2021年4月发布的适老应用新规,适老版界面、单独的适老版APP中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插件,也不能随机出现广告或临时性的广告弹窗;同时移动应用程序中应无诱导下载、诱导付款等按键。不过,不少APP“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老年用户调查数据显示,在使用APP适老版的过程中,有26.4%的曾遇到过广告和促销信息。
实测发现,不少APP“长辈版”里的诱导信息往往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出现在APP的首页、二级界面和搜索结果里,给老年用户群体带来的迷惑性不减反增。这种情况在生活购物类APP里最为突出:各种商品的满减活动、商家的优惠折扣以及平台的会员享折扣福利……从横幅弹窗到信息流广告,五花八门的诱导消费信息几乎无处不在。
比如,淘宝“长辈版”首页随处可见“每满199元减25元,抢购开始啦”等消费诱导广告;京东“长辈版”首页在“双十二”期间设置了京东秒杀、京东直播两大功能区,以“爆款轮番秒”“超值直播间”等字眼吸引消费者;唯品会“长辈版”中除了首页的“3折疯抢”栏目外,还打起了办理平台会员的广告“购买年卡199元降至79元”。
此外,误导性信息也不少。淘宝“长辈版”里不乏“金币抵钱”“领水果”等广告,让用户误以为是免费白给的福利,但实际上用户要通过种树、浇水且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种”出水果来,而种树所需的养料、水分都需要通过购物消费等形式才能获得。
现象四
功能“一刀切”适老版变“傻瓜版”?
功能过于复杂、诱导内容偏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部分开发者对应用的适老版本进行了“一刀切”,部分老年人可能需要的社交、社会参与功能在适老版本中被全面取消。
比如,启动好大夫在线“长辈模式”后,普通门诊、专家门诊、预约挂号、快速问医生等便捷服务通通消失,仅剩电话问诊(专属顾问)一个功能,点击咨询用户必须通过语音转文字或者直接打字输入的方式与顾问交流,APP不支持一键通话的功能;酷狗音乐“大字模式”只保留了“听”和“我”两个功能版块,老年群体只能听歌,却不能发表评论或浏览评价区。此外,包括“好友唱”、实时K歌等实用的社交功能也被取消。
推荐阅读
- 新华社|新华社:手机 App 适老化改造走形不走心,操作难度不减反增
- 开发者|苹果: App Store 提交体验1月25日更新,允许同时提交多款App
- App Annie:2021 年人们平均每天玩手机近 5 小时
- 中老年人|“新三害”不得不防,陷阱就在身边,不止年轻人,另一类人也中招
- 新功能|中国工商银行手机银行推出新功能:翻转手机即可自动退出 App
- 支付宝|支付宝 App 全新“生活”频道显示入口已支持关闭
- poizon|得物 App 线下店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
- 得物|得物 App 线下店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
- 消息处|久等了,清爽了!支付宝 App 上线消息刷子
- 人民币|得物App宣布接入数字人民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