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八成APP已改造,“钓老”“坑老”现象仍不少( 六 )


而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人口加速老龄化,更多善用、会用数字手段又有较强消费力的中青年步入老年阶段,老年人将从“边缘群体”变成“主流群体”,银发族将成为互联网企业争夺的目标。我相信,在未来十年内,互联网企业对待老年用户的态度将发生极大的转变,届时谁能把握住老年用户流量,谁将有机会打造下一个“爆款”互联网产品。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
弥合数字鸿沟:终端厂商也责无旁贷
采访人员:如何看待不只老年群体,不少中年人也面临“数字危机”这一现象?
翟振武:不只老年群体,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不少中年、中老年也面临落伍的情况,他们也会产生数字恐惧和排斥心理,只不过老年群体表现得更明显。正因如此,我们鼓励全社会,各组织机构层面加速推动互联网产品、服务的适老化改造,不仅是为了当下的老年群体,也是为了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
采访人员:推动老年人接入数字生活,手机厂商承担了何种责任?
翟振武:2021年初,工信部发文,要求重点开展针对老年人的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同时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的供给。也就是说,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不仅仅需要互联网企业全力配合改造,手机厂商同样责无旁贷。
调查显示,老年群体的学习能力往往不如年轻一代。因此,手机厂商不能期待他们“自学成才”,在短时间内玩转手机。加速推动互联网产品的适老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只有手机这一硬件本身更“适老”,老年人才更愿意使用它,并把它作为连接数字世界的重要工具。
更大的屏幕、更简洁的功能、更易于理解的图标语言体系、更清晰的操作指引……老年人究竟需要怎么样的手机?手机厂商需要走进老年群体,进一步聆听他们的声音。
目前,不少手机厂商也推出了“简易模式”“极简模式”,支持一键切换为大字体、大图标、宽间距等,还提供远程协助等特色功能,这都是一些很好的尝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
预防数字沉迷:引导老年用户,健康使用短视频APP
采访人员:短视频类应用越来越受到老年用户的欢迎。这类应用为中老年人带来了哪些价值?
杜鹏:前段时间,我们展开了一个围绕中老年人使用短视频软件现状和需求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使用短视频软件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近一半老人每天都会打开短视频软件2-3次,但是单次连续观看短视频时间基本能控制在0.5小时到1小时,观看短视频并未明显影响到其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他们看视频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新闻实事、娱乐开心和增加与亲人和朋友等的联系和共同话题。而通过使用短视频,中老年人能够增加生活的充实感,提升快乐感,并且还能增进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扩宽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短视频应用对中老年群体有着重要的情感价值。
采访人员:经调查发现,有部分老年人过度使用短视频,甚至因此陷入了“数字沉迷”。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短视频APP应该增设防沉迷机制吗?
杜鹏:如若产生了上网成瘾现象,那肯定是有必要干预的。问题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提醒,这个提醒是否管用,这对老人来说是不是一种冒犯?我们关闭家中所有的电脑、手机,不让老人看,是不是就能管用呢?
我们认为,导致中老年人过度使用短视频的原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在生活的无聊与外在短视频的精彩形成鲜明对比,一“推”一“拉”形成合力导致长时间观看短视频。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主要是生活无趣的内因所致,而中年主要是视频吸引的外因所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