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我们怎样做用户调研?( 五 )


所以除了看购车证明,还要看车主的违章记录,这些记录由于不可篡改且无法伪造,才是汽车使用行为的铁证。
而通过这些真正有车辆“使用记录”的结果发现,所谓的用户买这款车不是因为看上去和豪华,而是看中了它的性能和驾驶体验。那是否可以基于事实提出这样的假设,“这款车的用户是爱车和懂车的人,未来应该在性能和车手体验方向上做改进。”
分类 3:隐秘的行为隐秘的行为是指那些需要浸入在用户场景里的行为信息,这种信息一般需要做深度访谈或者用户操作观察,很难通过大数据或者问卷调查获得。
大概蛮多年前,有家咨询机构接受了某款洗碗机商家的委托,在用户同意后,在洗碗机和餐柜的上面安了一个小摄像头,用来观察用户使用洗碗机的对应习惯。但最终发现很多南方用户在洗完结束,都会习惯在洗碗机的门缝上别一个东西,留个缝隙。
经过仔细的调研,调研人员发现其实是因为用户都把洗碗柜当做橱柜来使用,而很多洗碗柜的烘干能力其实不太好,如果是密闭的空间可能会有返潮的气味,因此才需要在碗柜上别个东西来透气。
所以基于这样的行为,就可以提出假设“用户需要一款烘干能力更好的洗碗机”,或者是“用户需要一款工作结束后就能自动开门的洗碗机”。
但不管这些例子怎么说,提出一个好的假设重点是十分重要的,如同福特在100 多年前提出的那个问题“消费者是想要更快的马,还是想要更快的交通工具?”当别人都在忙于选择更优秀的马匹进行配种时,只有福特找到了汽车这个答案。
在设计假设问题的时候,可以多问自己 2 个问题:

  • “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例外呢?”,看这个假设下面的事实是否丰富,从而及时修正假设;
  • “只是这样吗?有没有别的可能?”,看基于同样的事实是否有更多的假设,从而完善假设范围。
当然了,在提问的时候也需要关注假设是否具备落地的可行性:
99%的问题都可以被解决,只是由于投入的代价不一样,导致在不同人手里,解决问题的成本才不一样。
就像是对于大公司来说,冷启动一个 APP 的方法可能太多了,换一个流量产品的 Banner,就解决了流量问题;但如果是对一个初创公司,年度的推广预算加一起可能也就十来万,甚至还砸预算之后依然无法带来足够的流量。
五、如何提出一个好的假设?可以提出正确的问题还远远不够,作为产品经理而言,提出好的假设,发现藏在用户脑袋里的需求其实才是更重要的。很多时候产品经理提出的问题都是那些大家都知道,但受限于成本或者现状暂时无法改变的“大家都知道的问题”。
比如我们去采访一位刚买了耳机不久的用户“你觉得这个耳机咋样?”用户回答说“还不错,就是音质稍微差了一点”。这个时候如果产品经理不假思索将问题记录为“需要优化音质”的需求,有问题吗?
其实有也没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买到的耳机有非常棒的音质,但音质好确实受限于耳机的物料成本,我们要求一款 45 元的耳机和 450 元的耳机具备同样的音质是不现实的。
在《需求与需要》 这篇文章中我曾说过,很多产品经理会走入一个误区,就是假设那些隐形需求就长在用户的脑袋里,但更多情况下,单纯的提问“为什么”并不能得到有意义的答案,基于场景去问用户的感受,比如“你在 XX 地点,XX 时间做了XX 事,产生了 XX 的感受”才是作为产品经理需要去明确的内容。
我记得在高中那会电视上“白加黑”感冒药的广告忽然特别火,很多人感觉的第一反应不是去买传统的感冒药,而是去买白加黑,这是为什么呢?

推荐阅读